加强文明交流,让“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9-12-12 02:24 ????浏览次数 :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一直与商贸往来紧密结合,中华文化与沿线国家的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吸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新时代的“一带一路”建设,文化仍然需要发挥重要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强调的,“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古丝绸之路首先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
互通有无是人类交往的最初动机,互通的既有可见的商品,也有无形的文化,源起于2000多年前的古丝绸之路便是如此。
丝绸之路这个名字的来历,本身就凝结了文化的交流互鉴。丝绸之路之所以得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古代与外邦通商的过程中,丝绸是出口量最大的物资。但“丝绸之路”这一名称不是在中国文献中首先使用的。古希腊人以“赛尔”(Ser)也就是汉语的“丝”来称呼丝绸,称中国为“赛里斯”(Seres),即“丝绸之国”。当汉朝政权建立后,尤其是张骞出访西域后,西方文献中出现“丝绸”词汇的频率增加了。近代英国东方学家亨利玉尔在《中国和通往中国之路》一书中对“赛里斯之路”的研究,奠定了“丝绸之路”一词的学术基础。在1877年出版的《中国》第一卷中,德国学者李希霍芬首次明确提出了“丝绸之路”概念,并在日后被广为接受。可见,丝绸之路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内涵的空间概念和文化概念,丝绸之路文化是沿线各国、各地区共同的文化记忆和文化符号。
或许是巧合,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均分布在丝绸之路沿线,这也为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提供了便利条件。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华文明,乃至非洲文明、拉美文明,不同文明之间,虽有各自不同的价值观,但彼此在追求和平稳定、发展进步等方面,都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这种共同的文化价值取向,成为对话交流、相互借鉴的基础。